兴桑养蚕一直是石泉的老传统,也是“金蚕之乡”得以传承的魅力所在。
坐落于云雾山脚下的石泉县迎丰镇,先秦以至明清都是子午道上的重要驿站。历史曾带来古道上的繁华,也留下了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兴桑养蚕就是优势传统产业之一。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使迎丰镇成为了石泉发展蚕桑产业的重要区域。
把传统做优,把特色做强,这正是迎丰镇蚕桑产业保持领先的秘诀。
迎丰镇红花坪蚕桑合作社,是全镇3个小蚕共育点之一。“这里就相当于是小蚕的‘幼儿园’。”迎丰镇党委书记钟玮介绍,“我们不是直接给蚕农发蚕种,而是集中在合作社里共育,等到小蚕起二眠后,就可以离开合作社的小蚕共育中心,按照蚕农订购的张数分发到户了。”
近年来,全县各镇村都在兴桑养蚕促增收上发力时,迎丰镇把发展的精力放在小蚕共育上,2012年既已覆盖全镇。
“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在红花坪蚕桑合作社小蚕共育点外墙上,这句标语极为醒目。
“‘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共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养蚕的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技术,让蚕农们省时、省心、省力,节约成本,赚更多的钱。”钟玮如此说,迎丰镇也真正在如此做。
为大力推行小蚕共育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迎丰镇打破村级行政区域限制,在2014年跨村成立红花坪蚕桑合作社和梧桐蚕桑合作社,并设立庙梁村小蚕共育点,分别对河西河东片区的农户提供蚕种共育服务。通过推行集约化养蚕模式,每一季蚕可为农户减少8至10天的生产时间,大大提高了养蚕技术含量,降低了养蚕成本,增加了蚕农的经济收入。
好技术也要有人来做,养蚕劳力在哪里?迎丰镇放眼全国,通过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来纾解发展难题。“今年我们专门组织干部到四川宜宾、绵阳等地考察,学习引进他们更先进的小蚕共育及大蚕养殖方面的技术,相关技术引进工作正在进行。”钟玮说,这一省力化并提高效益的新技术,将破解养蚕劳力不足的问题。
把传统产业做优,发展的动力就充分。在优化传统蚕桑产业的基础上,红花坪蚕桑、云川香猪、香炉沟魔芋、梧桐寺黄花菜、三官庙中药材、香炉沟蜜蜂养殖,形成全镇6大产业片区,共同构成一幅迎丰特色产业发展蓝图。
迎丰镇新庄村产业示范园,位于新庄村6组,园区面积240亩,种植有100亩密植桑园和140亩林下魔芋,桑园中还套种有辣椒、阳荷姜、艾蒿等经济作物。整个园区以河沟为界,南侧为魔芋园,北侧为蚕桑园,以桥梁和产业路联接,呈环形分布,是新庄村重点产业示范基地。
在园区加工厂房内,9吨的魔芋原种整齐地摆放在晾晒架上。在不久前,这里正进行了一场魔芋选种消毒技术培训会,有16年种植经验的魔芋技术专家,现场向各村魔芋种植户培训了魔芋种植和消毒技术。
“这些是从云南调运回第一批魔芋原种,为了使魔芋免受病害,镇上根据魔芋生长习性,分阶段安排跟进技术培训,在芋种到镇第二天,就安排技术员分片到村开展魔芋选种、消毒培训指导。”拿起晾晒架上经过前期处理后的魔芋原种,钟玮介绍道。
依托“支部+X+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迎丰镇配套建立了技术外包协议。同时,各村的大户能人同镇上聘请的技术专家蹲点到户到地块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了种植、消毒、管理等多方面的难题,不仅培训了魔芋种植技术人才,还调动了农户发展积极性。
2018年以来,全镇按照“稳桑、壮畜、强芋、兴菜、扩药”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有序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共发展订单农业280户,带动农户发展魔芋3662亩、黄花菜677亩、中药材525亩、香猪1589头、养蜂1215桶、发放蚕种1605张,其中贫困户种植魔芋738亩、黄花菜178亩、中药材86亩,养殖香猪306头、养蜂673箱、养蚕331张,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
迎丰镇三官庙村云川河畔,火棘树沿着弯曲的河道一齐向东蔓延远去。“秋天结有红果时,整个河道内全是红红的一片,和周围景观交融在一起,十分壮观。”
随着钟玮的描述望向云川河,尽收眼底的,还有沿河两岸成片的猕猴桃种植园。
一份红头文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是一份...
中央政法委近日出台了关于处理上访人员的要...
2019年12月20日14点,大院社区党...
仙寓,因仙寓山得名。仙寓山被誉为神仙居住...
徐州新沂农贸市场 可行性研究报告、文化旅...
本网讯 (通讯员 王文艺 李春辉)近年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富硒产业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富硒产业法治网 fxcyfz.org.cn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